拉姆斯-波顿:心灵的修行者
拉姆斯-波顿是一位西藏佛教喇嘛,出生在印度的达兰萨拉。他因在西方传播佛教而出名,不仅被各类人士所关注,也被誉为“西方佛教的先驱”。他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无私与忍耐的灵魂,一个具有强大心灵修行能力的人。
童年
拉姆斯-波顿出生在1950年,他是一个家中的第七个孩子。虽然他父亲对这个孩子的出生并没有很高兴,但是他的母亲对他的出生非常欣慰。因为她相信这个孩子在他们家庭的传统中有极深的宗教信念和家庭责任感。
从他的一生中的早期阶段开始,拉姆斯-波顿就经历形形色色的苦难:他的亲属,在他很年幼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他在6岁时被废黜,成为了孤儿。
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的人生态度:他知道人生的苦难,他知道痛苦的本质,他理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些灵性修行的初步体验的无疑是对他今后自己寻求解脱和成长之路的一个引导。
和佛教相遇
1960年,14岁的拉姆斯-波顿通过别人的介绍接触到了一位印度佛教喇嘛,这位喇嘛非常欣赏拉姆斯-波顿,并将他当做亲生孩子一样。这位喇嘛向拉姆斯-波顿展示了一种用于寻求答案的哲学和生活之道。
两年之后,拉姆斯-波顿决定入佛门为僧,成为这位喇嘛的弟子。他开始清楚地意识到:人生是有苦的,万物都是无常的,纠结于个人欲望和身体削弱之间并无意义,他需要寻找一条解脱和自由的道路。
西方的佛教先驱
1971年,拉姆斯-波顿的确立世界知名度的时刻到来了。当时,14世达赖喇嘛认为西方社会不太清楚他的信仰,他邀请一个由四位年轻喇嘛组成的代表团到欧洲和美国巡回表演和禅修活动。
代表团中的拉姆斯-波顿在明尼苏达州西密西西比学院(Westminster College in Missouri)演讲的时候吸引了圣路易斯记者和电视片场的注意。他与记者和片场主持人保罗-汉娜斯(Paul Hanna)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尊重。成为了在美国佛教社区的代表和发言人。
随后,他创建了库爱多齐(Kadylor)、希耶朵明巴学校(Shechen)等佛学院并发表了多篇重要的佛学论文。
他在西方世界的成功无疑是他对佛教僧侣的形象和佛教理念的传播的延伸。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决策和选择改变世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作为一个忠诚而热情的灵魂,拉姆斯-波顿是我们需要更多的榜样。